汽车用高强度薄板生产技术

2014-08-06 11:31 来源: 我的钢铁网
1 开发满足环境和安全需求的高强度钢板   
  易成形为各种形状构件的软(质)钢板的开发是汽车用薄板技术进步的开端。然而,当被用作汽车外板时,“柔软”钢板容易凹陷。为此,开发了提高硬度的钢材在成形性优良的高强度钢板的开发中,利用加入合金元素和热处理即能使钢材的高强度化较容易进行,但却会面临同时具备较高成形性这一困难。

 
2 开发硬软组织混合且具有相反特性的DP钢   
  钢铁材料高强度化的历史早就不限于薄板,厚板、钢管、棒线材等都进行了高强度化。当初利用向铁的基体中添加Mn和Si等金属元素使材质变硬的固溶强化,然而此法因加入较多合金而增加了成本,且此高强度化也以440MPa为极限。若须进一步提高到590MPa,则需利用轧制时对温度变化的精细控制,改变析出物组织的析出强化与淬火组织强化(也称位错强化)等热处理技术才能实现。在部分钢材的开发中,为了提高韧性,还引入了晶粒细化技术。当初汽车用钢板的开发也应用了基本的冶金学原理,虽已实现了≤590MPa级的高强度化,但高强度化使钢材材质变硬而延性变差。其他用途的钢板,主要成形工艺是弯曲、剪切、焊接;而在重视结构性的汽车用钢板上则要求能进行延伸、深冲等复杂变形,故柔软的延性就成了必须的重要特性。因此,在提高钢材硬度(高强度化)的同时,为了确保必要延性的柔软度,必然要求进行技术创新。这样就产生了将软物质与硬物质混在一起的设想,针对软质和硬质部分,提倡在钢板内形成分散的硬与软晶体的复合组织。在将硬质和软质混在一起的晶体组织的分散方法中,有多种能适应所要求钢材特性的选择。作为最初的复合组织材料为开发的DP即双相钢,即铁的柔软组织铁素体(简称F)和硬质组织马氏体(简称M)两者在板内平衡分布的钢材。铁在高温和低温时的组织不同,在从高温冷却到低温过程中的组织状态(即实际的晶体构造)会发生变化,如F在650 ~850℃的较高温度下生成,而M则在300℃以下的低温产生。DP钢在热处理的高温下首先生成F,若完全生成F钢质就会过软;在后序的急冷条件下,F以外的部分就相变为M组织。在热处理中利用冶金学原理可进行精细的温度控制,从而生产出复合组织钢板。自20世纪70年代后开始到80年代,就作为汽车用钢板进行实用化并快快普及。其后,利用复合组织化加速了新的汽车用高强度钢板的开发。
3 控制晶体变化生产复合组织钢板  
  硬软共存的复合组织不但是F和M的组合,而且铁中还含有微量的Ti 和Si等元素,不过基本上是由Fe原子和C原子构成,并且这两种原子的行为决定了钢的显微组织状态。F是基本上不含C的Fe的晶体组织,但对于Fe和C化物,C的存在形态不同,各组织的状态就会变化。例如,若从高温缓慢冷却,Fe和C化物就会整齐排列成珠光体(简称P);若温度变化较快,就变成了排列较乱、C化物细小分散的贝氏体(简称B);若进而急冷,C就没有时间从Fe的晶体中脱离,而是在熔融状态下进入晶体内,这就是M。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生成的 Fe的组织里,F最柔软,其次是P和B,M最硬。由于可有效利用这些特性的相对差异而构成复合组织,如F(软质)和B(硬质)组合也是可能的。在DP钢的成形性较强度更受关注的场合,应增加复合组织中的F量;而要求难变形材质的强度时,则应增加B和M多样的显微组织,进行超越原双相组合的复合组织化。在F 中加入Mn和Si、或加Nb而析出强化,材质就会变硬。因添加元素的方法不同,各种组织的强度也会变化。例如由于特定的添加物阻碍从F中析出的C变成铁碳化合物,一般增加了高温存在的奥氏体(简称A)浓度,使之在冷却后也能残留下来。新日铁从上述各温度区域产生的各组织硬度、添加物的种类和数量及组织自身的尺寸等很多组合中,获得了能满足特性要求的最佳值,从而不断向市场提供高附加值的高强度钢板。

4 提高高速变形冲击强度的TRIP钢  
  汽车用钢板即使在以与冲压成形等一般变形(静态变形)约100万倍的速度变形(动态变形)冲撞时,其强度必须高才能确保汽车的冲撞安全性。因此,理想的汽车用钢板应在冲压时“柔软”,而在冲撞(动态变形)时的瞬间迅速地变硬(提高强度)。 高速变形的钢本身就具有强度增高的特性,这是由于钢中的各种各样的障碍物阻止位错移动造成,即使在缓慢变形中不阻碍变形的小障碍物,在高速变形中就会成为障碍物。因此,在利用了缓慢变形时位错移动障碍物少的柔软F的复合组织钢上,当进行高速变形时就能有效提高钢的强度。 新日铁进行的高强度钢板开发,既确保了其良好成形性,又在高速变形时进一步提高了钢的强度。需要关注的是“在常温组合F和A、变形时A变为硬质M、不断裂而易延伸”这一原理。然而,要产生这样的相变,需加入较多的Mn和Ni合金,故难以实用化和大量生产。钢中的C虽在高温下溶于铁中,但若冷却就生成了A中的渗碳体(Fe3C),基本上没有溶于铁中的C。为了在溶C的情况下将之残留而稳定A,利用微量加入Si和Al抑制Fe3C的生成,冷却后保持A中的固溶C。在此TRIP钢的开发中,精确控制影响成形性和焊接性的C量、Si和Al量的同时,还导出了最佳的钢组成成分和热处理条件。在TRIP钢中,常温下残留的A在冲压成形时提供了高延性;冲撞(动态变形)时,在相变为硬质M的情况下,保持了DP钢以上的高强度。为了防止软钢板的材质劣化,还确立了以捕获固溶C为目标,在300~400℃温度范围进行的过时效热处理技术。

相关文章

关于钢联 | About Mysteel | 服务条款 | 资讯服务 | 数据服务 | 联系我们 | 资讯监督 | 合作伙伴 | 钢联招聘 | 会员注册 | 网站地图 | 投资者关系
旗下网站:大宗商品网 | 我的钢铁 | 搜搜钢 | 钢银现货交易 | 我的有色 | 我的不锈钢 | 我的农产品 | 百年建筑 | English | 研究咨询
© 2000-2015 Mysteel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.
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-20090056   沪ICP备15006920号